2022年7月6日 健康日常

空巢期是家庭發展必經的階段,當家長因子女長大成人、離家後而感到悲傷,由於已毋需張羅孩子的大小事,容易引發對自身價值低落的質疑,而浮現各種情緒問題。究竟該如何幫助空巢期的女性?心理又該如何調適?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當面對空巢期,能為自己做哪些事呢?
什麼是空巢期?
當孩子逐漸長大、離家時,家中只剩父母或獨居的階段被稱為空巢期。此時若未及早做好心理調適,許多女性或父母很可能出現悲傷、焦慮、沮喪、或憂鬱症等負面情緒外,反映在生理上亦會出現下列問題:
頭痛
全身痠痛
食慾不振
消化不良
胸悶
喘不過氣
當空巢期來臨,多數女性相較於男性而言所面臨的心理打擊普遍更嚴重,由於空巢期經常伴隨著更年期而來,不但要面對熱潮紅、盜汗、骨質疏鬆等生理變化,更要獨自接受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的事實。
由於女性經歷懷孕、哺乳等過程,而與孩子建立起較多數男性更親密的依存關係,部分女性更會選擇回歸家庭以全心照料子女,因此當母親對孩子付出的心力越多、時間越長時,預期此類母親日後面對空巢期的衝擊也將較其他母親愈巨大。
如何面對空巢期?
當女性們即將進入空巢期時,應提早調整自我認知,並建議可自4大方向循序漸進調適,依舊能成為孩子離家後最堅強的後盾。
子女教養:
教導孩子培養獨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空巢期時無謂的擔心,並積極建立與孩子間的正面溝通模式。由於不少亞洲女性傾向為孩子做好做滿的養育方式,反而容易養成子女的媽寶性格,即使離家也不易養成獨立面對問題的觀念。
生活規劃:
提早規劃子女離家時的生活內容。參與課程、培養個人興趣、與朋友聯繫,重新找回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將有助於將對子女的重心轉移至自己的下半生。
正確心態:
當子女離家,女性面對的就是配偶甚或獨居生活,此時心態應將空巢期的空虛感視為轉機,與伴侶或自己重啟過去因照顧子女而暫停的人生規劃,開啟人生下一階段的里程。
維持健康:
唯有當體能與健康狀態保持一定活力時,方能邁向下一階段的人生安排,因此此時女性與伴侶應以更積極的態度照顧自身健康,定期安排檢查與運動,以免空巢期帶來的不只是心裡無法填補的空洞以外,還伴隨著因健康亮紅燈而難以面對的病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