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秋冬穿衣黃金法則:三層穿搭法+保暖小貼士
- loveencore
- 4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天氣轉涼,如何為孩子穿衣成為家長每天的必修課。穿太少怕著涼,穿太多又容易出汗反而「攝親」。掌握正確的穿衣法則,不僅能讓孩子保持舒適,更有助鍛煉他們的耐寒能力。

循序漸進培養耐寒力
孩子出生後,身體會逐漸適應外界的氣溫變化,並學會自我調節體溫。想加強孩子對寒冷天氣的適應力,可以從秋天開始,按氣候變化循序漸進地進行「耐寒鍛煉」,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提升體溫調節能力。
秋季耐寒鍛煉三階段
初秋階段: 氣溫剛開始下降但未算寒冷,這是開始耐寒鍛煉的最佳時期。不宜給孩子穿著過多衣物,讓身體逐步適應氣溫變化。
仲秋階段: 氣溫更清涼,特別是早晚時分,日夜溫差較大。這時候要靈活調整衣物,根據不同時段為孩子適當增減衣服。
晚秋階段: 晝夜溫差變化更明顯,開始有明顯寒意。當孩子真正需要保暖時,不能再強制進行耐寒鍛煉,否則可能增加生病風險,特別是呼吸道疾病。
重要提醒: 進行耐寒鍛煉必須因應孩子的體質。如果孩子身體較弱、較瘦弱、有食欲不振或臉色發黃等情況,應優先注重保暖和營養補充,待身體強壯後再考慮適度鍛煉。

三層穿搭黃金法則
掌握「三層穿搭法」,讓孩子在秋冬季節既保暖又靈活。
內層(貼身層): 選擇柔軟透氣的純棉或吸濕排汗材質,能吸收汗水保持乾爽。避免選用不透氣的合成纖維,以免孩子出汗後汗水無法排出,反而容易著涼。
中層(保暖層): 運用毛衣、薄絨衫或搖粒絨等材質,這一層主要負責鎖住體溫。厚薄程度可根據當天氣溫調整,溫度較高時可省略這一層。
外層(防護層): 選用防風防水的外套,阻擋冷風和雨水。進入室內或活動後容易穿脫,方便根據環境溫度調節。
穿搭小技巧
孩子活動量大,新陳代謝快,比成人更容易出汗。一般來說,孩子比成人少穿一件衣服已經足夠。可以觸摸孩子的後頸或背部來判斷冷暖:如果溫暖乾爽就剛好,如果出汗就應減少衣物,如果冰涼則需要增添衣服。
長者保暖小貼士
除了照顧孩子,家中長者的保暖同樣重要。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寒。

注重頭部和四肢保暖: 頭部散熱快,外出時應戴帽子。手腳容易冰冷的長者可穿著保暖襪子和手套,促進血液循環。
選擇輕便保暖衣物: 避免穿著過於厚重的衣服影響活動,可選用保暖但輕盈的材質如羊毛、羽絨等。同樣適用三層穿搭法,方便根據室內外溫差調節。
保持室內適當溫度: 室溫維持在攝氏18至22度較為適宜,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使用暖爐時要注意通風,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注意早晚保暖: 清晨和晚上氣溫較低,長者起床或就寢時應特別注意保暖,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引發不適。
秋冬穿衣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細心觀察和靈活調整。為孩子和長者做好保暖準備,讓全家人都能健康舒適地度過寒冷季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