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健康日常
總是「周身唔聚財」,食欲不振、懶洋洋、經常作病?這些身體毛病全都是天氣的錯? 春回大地為帶大家來雨水,令處處生機勃勃;然而,春天同時令環境「濕」不可測,不但牆身和地面「濕身」,也令人「濕重」。不想渾身不自在,就要揪出濕重主因,對症下藥為身體「抽濕」!
9大濕重特徵
脘腹悶脹(胃脹、肚脹)。
口淡或口中黏膩。
胃口變差。
腹痛、腹瀉。
身體困倦而重或腫。
關節痛。
精神不振、疲倦乏力。
四肢乏力。
婦女白帶量多。
若你有4個或以上的特徵,你的身體很大可能出現濕氣重的問題!
要為身體「抽濕」,首先要明白身體的「濕」從何來?
中醫認為,濕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居處潮濕、涉水淋雨等導致;內濕大多在於脾失健運,水液運行受到阻礙,濕從內生。
此外,中醫學認為「天人合一」,人的身心活動必須與自然規律保持一致才能無病。然而,環境的外濕侵犯人體,常致脾失健運,濕從內生;脾失健運,又容易招致外濕的侵襲,濕氣內外夾攻!
KO濕重,首先要辦清體質才能對症下藥。
1. 無「凍」不歡 寒濕中阻型
愛吃生冷食物,如魚生、生冷瓜果、凍飲等,而致寒濕停於中焦;或常處於冷氣環境、淋雨等使寒濕內侵,中陽被困者。
常見症狀包括肢體困倦而重,頭痛或重如裹,胸悶腹脹,胃口減少,口中粘膩,口淡無味,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感到寒冷而手足不温等。
此類人士宜進食溫中散寒除濕之品,如韭菜炒雞蛋。
2. 飲食不節 脾胃濕熱型
因受到外界環境或臟腑功能失調而感受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飲食過於肥膩和嗜酒等,導致脾胃濕熱者。
常見症狀有胃脹、肚脹或痛,嘔吐厭食,口苦口粘,口渴不欲飲等。
此類人士宜清熱化濕,多吃白蘿蔔、豆芽,多喝普洱茶,飲食宜多菜少肉,戒煙酒。
3. 脾胃虛弱型
因脾胃虛弱導致水濕不化者。
常見症狀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胃納減少(食欲下降、進食減少),大便溏薄,胃脹,喜按揉等。
此類人士宜健脾化濕,淮山、黨參、薏仁、茯苓、白朮等皆宜食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