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 產前產後護理
懷孕後期的6種不適
1. 水腫
因為血液壓迫,回流不順導致,有此狀況的孕媽咪要小心靜脈血栓以及高血壓,建議不要久坐、久站,平時可臥躺抬腿,讓血液逆流。
2. 容易喘
寶寶越來越大,子宮開始會壓迫到橫膈膜,造成孕媽咪呼吸容易喘,建議不要有太大的活動,若睡覺也會壓迫到胸腔、容易喘,可斜坐墊高入睡。
3. 頻尿
因為子宮變大而壓迫膀胱,建議孕媽咪不要憋尿,應時常解尿。
4. 骨頭痛
因為鬆弛素使恥骨聯合較鬆,有些孕媽咪可能會有骨頭痛的狀況,建議可以使用托腹帶固定。
5. 腰痠、腳酸
懷孕後期孕媽咪的腹部越來越大,如果姿勢不良會容易壓迫到神經,可用托腹帶矯正姿勢。
6. 子宮收縮
越接近生產會越常發生子宮收縮,並出現假性陣痛的狀況,通常假性陣痛是不規則且不會持續發生,也能透過休息獲得緩解。
想順產 就要規律活動
越接近生產,更建議可以多走動,像是散步以及爬樓梯。如果孕媽咪有胎位不正的狀況,建議30週時可以多做「膝胸臥式」,也就是四足撐地,屁股拉高,就有機會可以讓胎位轉正。膝胸臥式這個姿勢對孕媽咪來說並不舒服,建議做這個動作時,不要硬撐,量力而為。
看準三大產兆!準時到醫院
產兆有三種,首先是「落紅」,無論是有血或黏液就要注意,再來是「破水」,如果發現破水就要馬上去醫院,因為通常破水後48小時內會生產,而且破水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由於懷孕分泌物會比較多,若發生分泌物多且持續時,則建議就醫。
最後是「規則陣痛」,真正的陣痛是密集且不會因休息而有緩解,若是第一胎建議在每十分鐘陣痛三次以上就要到醫院,如果是第二胎以上的經產婦,因為產程容易加速,建議每十分鐘陣痛兩次以上就要到醫院。
自然產的生產過程
待產過程中子宮頸會慢慢變薄,從零到十公分全開,此時除了子宮收縮的頻率要充足,還要再加上胎兒的頭下降,才能開始進入產程。很多孕媽咪擔心剪會陰,陰道開口約莫三公分,而寶寶的頭通常是十公分,若沒有剪會陰,容易會有放射狀不規則的撕裂傷,且因無法控制傷口裂開的方向,也可能造成尿道受傷,若是剪會陰,通常會是剪陰道到肛門的方向,可使傷口平整易修補。
自然產會導致陰道鬆弛和尿失禁嗎?
剪會陰後醫生會修補回原樣,所以陰道鬆弛這部分應該還好,但若是尿失禁、漏尿這樣的問題,自然產與剖腹產都可能發生,因為在懷孕過程,就會因骨盆腔內的子宮越來越大且重,造成肌肉拉扯而導致,懷孕期間及產後可以做「凱格爾運動」來預防及改善。
生產如何配合用力?
配合用力是指「用力時間與收縮狀況相配合,會在子宮收縮的時候用力」,使用減痛分娩的媽咪可能會因不痛而不知道如何用力,醫生會看監測器引導產婦,若沒有使用減痛分娩的媽咪,要注意別因疼痛而胡亂出力。需要請媽咪配合用力的時機點通常在快要生產的時候,大概是胎兒距離陰道口約兩、三公分的距離,除非下降得比較慢,不然媽咪需要用力的時間不會太久。
剖腹產的生產過程
剖腹位置約在平時穿內褲的上緣橫切10公分,從皮膚、脂肪層、筋膜、肌肉、腹膜層、子宮一層一層剖開,取出胎兒再縫回來,莊蕙瑜主任表示若是怕痛而選擇剖腹產,建議可使用麻醉方式類似的減痛分娩,建議生產方式應以胎兒及待產狀況而定,別有過多堅持。
前一胎剖腹產,這胎一定要剖腹產?
要看第一胎剖腹的原因,若是因為骨盆太窄生不出來,可能下一胎也會需要剖腹產,但如果前一胎因為胎位不正、前置胎盤等原因,而下一胎沒有這些狀況就可以嘗試自然產,有60-80%的人是第一胎剖腹產而第二胎自然產成功,不過當中也有風險,因為相較於第一胎自然產的孕媽咪,前一胎剖腹產的孕婦子宮破裂的風險會提高。
生產的傷口如何照顧?恢復期多久?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通常七天後傷口就會恢復的差不多」,因為會陰到肛門之間會有傷口,建議自然產的媽咪上完廁所後,可以用煮過的溫水沖洗乾淨。產後會有惡露排出,也要記得經常更換衛生棉以減少感染的風險。而剖腹產的傷口比較乾淨,只要用防水敷料三天換一次,若傷口復原良好,更換兩到三次即可。
會陰傷口若因免疫不好造成復原不佳,會異常感到痛、發燒、傷口有紅腫熱痛的狀況、分泌物增加、甚至化膿,如果分泌物有味道則可能是傷口感染,建議要到醫院做檢查。
產後如何觀察惡露?
生產完後會有子宮收縮,將惡露排除,過程約五到六週,初期三、四天會是鮮紅色,也會有血塊或是一些組織,四天到一週後會開始呈現咖啡色、粉紅色,兩週後會出現黃色、白色,五、六週後子宮內的胎膜組織都會排完。
一般來說惡露的量會越來越少,顏色也會變淡,但若顏色變深、量變大,就要注意可能是產後大出血,通常產後大出血會發生在產後24小時,但如果收縮不好,也可能發生延遲的狀況,因此若發現產後出血量變大就要盡速就醫,最後提醒產後不要使用酒精、人參、當歸等,可能會增加出血量,也建議不要喝生化湯,可能會造成產後大出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