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好再喊,再喊就去罰站!」、「快啲收埋玩具,唔係我就將佢地丟咗!」好多父母有時會有種誤解,小朋友究竟聽唔聽得明大人的說話?為什麼大人愈忙亂,小朋友就愈不聽話,究竟問題喺邊呢?
想一句話就令小朋友乖乖聽話,實際上是無可能的
許多大人希望只需說一句話或給予指示,小朋友就能馬上聽從、冷靜下來。然而,實際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想法實際上並不切實際。當與小朋友溝通時,父母應該事先預設「他們可能會拒絕」,小朋友需要培養面對挫折的能力,同時父母自己也需要好好培養面對挫折的能力。
若父母不夠成熟,當小朋友不聽話或拒絕大人的指示時,就會出現「一個大人和一個小朋友在爭吵」的情況。例如:「太煩了,你為什麼不聽話,快去洗澡吧...」、「都是你太吵,害得我被上司罵,你能不能安靜一點?」。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與小朋友進行溝通,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或許可以嘗試掌握以下五個方法:
方法1 穩定的語氣和講話的內容
情緒平穩是與小朋友溝通的最重要前提。當小朋友不聽話或大人講話他們不答應時,大人必須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穩定的語氣和講話的內容,需要好好練習,這是講話的基本功。」不論與誰講話,都可以好好練習,特別是與另一半講話時,並不限於與小朋友的溝通。
如果父母面臨的情況很緊急,例如在家裡網上開會,小朋友在旁邊不停吵鬧,父母就需要決定什麼是你認為最重要的,又有哪些可以先放下?例如,只要小朋友的安全沒問題,其他事情就先放下,等眼前的危機過去再講。等待小朋友情緒平穩後,再慢慢與他們講解,因為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是無法接收我們的訊息的。
方法2 依孩子的反應,調整當下目標
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一定要調整心態,不應該以「我覺得應該怎麼樣,你今天就必須照做不可」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和認知發展能力並不像成年人那樣成熟,他們的拒絕或不配合是合理的反應。
在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最好根據他們的反應來調整目標和行動。例如,當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時,家長需要思考自己想要達成什麼目標?是要與他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還是只需要他簡短回應就可以了?根據這個思考,隨時調整自己的行動。
方法3 給予清晰的指令
父母常常使用否定句,例如「不要...不行...」。然而,對於小孩子來說,這些指令並不清楚明確,他們不知道你希望他們做什麼。建議明確地指出你希望孩子做什麼,讓指令變得明確清晰。
舉例來說,取而代之地使用另一種方式,例如「你不要再哭了」,可以改成「你先到房間等我10分鐘,我再過來找你」或者「你先做一下玩拼圖」。這樣的表達方式更具體明確。
方法4 讓孩子做選擇
父母在清楚地表達和給予明確指令的同時,也應該預先做好孩子可能拒絕的心理準備。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選項,讓他們做出選擇。舉例來說,當孩子哭鬧時,可以問他們:"你想在客廳等我還是房間等我?你想先吃東西還是先玩玩具?"這樣的問題傳遞出友善的訊息。
方法5 教孩子學會表達「原因+情緒」
當孩子情緒激動、哭泣不停時,我們不宜急於立即解決問題,而是應先接納其情緒。若孩子年幼,還不會說話,父母可以代替他們表達,例如說:「你很難過對吧?媽媽來擁抱你。」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訓練他們使用「因為... 我感到...」的句型來表達情緒。 許多成年人會責罵小孩子「「你為何如此愛哭?」結果卻使孩子哭得更加悲慘。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完全表達情緒,待情緒平復後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大人已經察覺到他們的情緒,這種被理解的感覺很重要,接下來才能進一步進行溝通。
最後,我們需謹記,親子關係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父母需具備耐心並持續不斷地努力。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