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2歲是預防過胖黃金期!7原則幫寶寶建立好飲食習慣

2021年4月26日 健康成長

BB不就是肉肉胖胖的才健康可愛嗎?太瘦還會被嫌棄沒有養好。其實這些觀念都過時了,研究顯示兒童期的肥胖受嬰幼兒時期影響,也與之後的青少年、成年肥胖相關,不可輕忽。


寶寶過胖的影響

嬰兒時期過胖可能會造成孩子需要較大的肌肉力量來達成五大粗動作發展,包含翻身、坐、爬、站、走,若肌力相對不足可能會延遲寶寶達到這些重要里程碑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研究顯示,二到六歲兒童期的肥胖可能受嬰幼兒時期肥胖的影響,而兒童期的肥胖又與青少年、成人的肥胖相關。肥胖會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及社會心理發展,對成人而言,胖就是慢性疾病,可能會伴隨有高血壓、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等,所以有人會問小時候胖長大就會胖嗎?其實從研究看來是有相關性的,因此預防寶寶過胖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小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而零到二歲是最佳時機,可以透過爸媽對於飲食的行為和態度,儘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若等到二到六歲,因為孩子自主性更高,很會觀察、模仿、語言使用上更靈巧,懂得用什麼方式獲得食物,這時改變飲食習慣會更加困難。


改善BB過胖 二點要注意

一歲前是孩子體重快速發育成長的時間,需要多樣的營養及足夠的熱量,因此並不建議讓寶寶用節食挨餓的方式減重。


除了讓BB多運動外,飲食上也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餵食方式」,在以奶為主食的嬰兒時期,親餵的寶寶相較於喝配方奶的寶寶比較不容易過胖,可能是因為親餵是依寶寶需求餵食,寶寶喝夠了會自己停下來,但喝配方奶的寶寶,若是爸媽或長輩認為泡好的奶就應該要讓寶寶喝完,可能會有強迫、過度餵食的狀況。四個月之後進入副食品階段,要注意「餵食的方法與內容」,建議提供孩子天然食物,像是蔬菜、水果、肉、雞蛋豆腐類,避免高熱量、高糖的零食或加工品。


寶寶飲食七原則


1. 不要強迫餵食

如果寶寶表示吃飽,對吃的東西失去興趣時,就不建議再餵食,不要堅持寶寶一定要把碗中的食物吃乾淨。


2. 自主餵食

隨著寶寶長大,可以鼓勵寶寶自己進食,幫助他們意識自己身體餓和飽的訊息,學習飽了就停下,不吃撐。


3. 擬定好點心及用餐時間

建議一歲後的寶寶可以將一天分為三個正餐加二個點心時間,寶寶胃容量較小、體力消耗高,沒辦法像大人一樣吃一餐就撐半天,正餐與正餐間可提供健康有營養價值的點心。


4. 避免隨時給點心

不建議寶寶討點心就隨時給,要讓寶寶知道幾點有點心,何時可以吃飯。


5. 不要讓BB分心吃飯

如果一邊看電視、手機,一邊吃飯,注意力會被轉移而忽略身體已經吃飽的訊息,容易吃過量。建議讓寶寶坐在固定的餐椅上吃飯,也鼓勵爸媽坐下來一起共食。


6. 不把點心當獎勵行為的獎品

不鼓勵把甜點、零食類食物當作獎勵,像是「再吃一口飯,等一下給你冰淇淋吃」,如此一來會讓孩子覺得「冰淇淋」很棒,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甜點、零食類食物並不是完全不行,但應由父母決定給予的量與時間,有技巧的給予,不要讓小孩著迷於這些食物。


7. 不用食物安撫寶寶

嬰兒時期寶寶餓了就會哭,但哭也有可能是討抱、無聊、不舒服的表達,不應每次哭都用餵奶的方式解決。長大後的寶寶也不鼓勵用食物當作安撫的工具,會使寶寶依賴食物獲得安慰,未來自己情緒不適時,會透過食物來安撫自己,長大後面對生活壓力可能會有飲食失調、暴飲暴食的風險。


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

寶寶沒辦法用言語說出「我飽了」,但會透過一些行為表達自己已經飽了,像是把嘴巴合上不願意再張開吃任何食物、搖頭或把頭轉開、將食物丟到地上等,建議這時不要再強迫寶寶吃了,但需小心是否有偏挑食等問題。


寶寶點心怎麼給?


1. 水果、乳酪是很適合的點心。


2. 可挑選專為寶寶設計的米餅或餅乾,避免過多的食品添加物。


3. 不直接提供大人的零食:大人的零食可能含有高鈉、高糖、高油脂,會使寶寶攝取過多鹽分,影響健康,建議注意零食的成分。


4. 不給容易嗆到的食物:像堅果類,整顆葡萄、小番茄等食物,建議四歲以上再吃。


爸媽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會塑造孩子對食物的印象,因此爸媽要注意自己選擇的食物,別讓孩子吃到不適合他們的食物,鼓勵平時多和孩子一同吃飯,不用餵養孩子,教導小孩意識自己身體餓和飽訊息。

Comments


© 2019-2024 LOVE ENCORE MEDIA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