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每天運動 3個容易讓人忽略的部位

2023年5月4日

運動對健康的好處幾乎人人都知,但事實上「有運動」是否就代表身體健康? 有研究透過AI智能儀器針對50歲以上的人進行檢測分析。結果發現,即使是有運動習慣的人,都容易忽略3大高風險部位。


7成人「肩膀」活動力不足

調查發現超過5成60歲以上的人有規律運動,主要運動類型以散步、慢跑、爬山、游泳、騎腳踏車等為主。


然而調查卻發現,接近7成參加調查的人士「右肩」活動度不良,還有近半參加者的「左肩」和「膝關節」也有相似問題。許多人常忽略運動對關節的影響,缺乏保養,長期下來關節疼痛,導致穿衣困難、長短腳、重心不平均,甚至是運動傷害等問題,影響生活品質。


調查同時發現,雖然不少人有恆常運動的習慣,但大多選擇有氧運動而忽略阻力運動,因此雖在心肺能力上表現較佳,但「肌力」與「柔軟度」卻不足。事實上,肌力和柔軟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通常50歲後肌肉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60歲後甚至提升至每年3%。


肌力和柔軟度不足容易導致骨骼變形,造成圓肩、駝背、骨盆後傾等狀況,而大人在體檢時,也經常忽略姿勢體態的檢查。


持之以恆的「有氧運動」x「肌肉訓練」

另一研究團隊找來60名65歲以上,有肌少、衰弱問題的大人,分為2組,展開為期24週的運動研究。


第一組先進行為期12週常見的居家運動,像是打太極拳、散步、跳舞等;

第二組則是進行每週2次的阻力訓練,包括踢腿、蹬腿、彎腿等下肢肌肉訓練。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組的體脂肪、肌肉量有增有減,沒有明顯差異;第二組則有明顯進步,肌肉量增約5%、肌力骨骼量也明顯增加。


接著研究團隊又將2組交換,改由第一組展開為期12週,每週2次的阻力訓練;第二組則是進行居家運動。研究結果便呈現對調,第一組肌肉量、骨骼量有明顯增加,而第二組則呈現退步的身體狀態。


由此可知,持續重量訓練有助增加肌肉量和肌力,可是一旦停止運動,肌肉量也會快速流失。因此運動時應同時包括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還需要按自己的身體情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維持運動習慣;運動前後也要有適當的伸展,才能將得到真正的健康保護!

Comments


bottom of page